想什么是什么 发表于 2025-10-15 20:13:43

【央视国配】红色沙漠Red.Desert.1964.国语简中.srt

本帖最后由 想什么是什么 于 2025-10-15 20:18 编辑

一般西方电影都会追求画面形式上的美感,本片反其道行之,灰暗色调贯穿始终,让人感受不到任何美感,CC版蓝光的修复如同文物修复“整旧如旧”一样,画质没有明显的提升,粗糙感尽显,这是抓住了影片内核所在,这种色调当然是导演刻意为之以切合主题。
全片以灰色、绿色、棕色、淡黄色等冷色调为主,这种色调不仅体现在布景上,也体现在人物的穿着上,而唯一的暖色调就是红,因为唯一显得特别扎眼。
导演主要想表达工业文明带来了环境污染,它毒化了人们的生存环境、进而摧残人们的精神健康,而外部世界的荒凉、破败、恶心与疏离正是女主内心的具象反应。内心的空虚、精神的折磨、生理的不适、无尽的恶梦等等都无法用所谓的“爱情”来治愈,一切成空,继续沦为周遭的囚徒。
影片可以称颂的是女主神经质的表演,其实她是精神不太正常,我这么说依据是影片开头她非要购买别人吃过的面包的行为,这个很难用神经质解释,正是这样的精神状态,那么她语无伦次的语言和荒诞不经的行为都变得正常。
以上内容是我对影片的解读,但我要说它仍然是一部乏味至极的片子,如同片中女主一样,整个过程备受精神折磨,是一次极差的观影体验,导致我躺床上半天缓不过来。
本片虽然荣获威尼斯电影金狮奖,在豆瓣评分高达7.9,但我仍然不认为它是一部好电影,非常不推荐,不信您可以去看看。好的电影不在于它的立意或导演的个性化表达,而在于剧情,什么是电影,电影就是用声音和画面讲述一个好的故事,他的内核是剧情,这是和同样具有声音和画面的纪录片最大的区别,电影更好看,而纪录片更真实。
电影可以让人感受到喜怒哀乐,但绝不能让人如坐针毡、备受煎熬,让人看不下去的电影就不是好电影。过去备受推崇的“新浪潮”都存在这个问题,这其中集大成者就是戈达尔。电影分成两类,一类是拍给大众观看,一类就是拍给导演自己欣赏的,戈达尔就属于后者,他的片子只顾自己爽,毫不在意观众体验,即便他是所谓的大师。
匹配片源:Red.Desert.1964.ITALIAN.1080p.BluRay.x265-VXT

导演: 米开朗基罗·安东尼奥尼
编剧: 米开朗基罗·安东尼奥尼 / 托尼诺·格拉
主演: 莫妮卡·维蒂 / 理查德·哈里斯 / 卡洛·基奥内蒂 / 克谢尼娅·瓦尔德里 / 里塔·勒努瓦 / 更多...
类型: 剧情
制片国家/地区: 意大利 / 法国
语言: 意大利语 / 土耳其语
上映日期: 1964-09-07(威尼斯电影节) / 1964-10-29(意大利)
片长: 117分钟
又名: 红色荒漠 / Red Desert
IMDb: tt0058003
红色沙漠的剧情简介 · · · · · ·
  意大利北部工业城市拉文纳,无处不在的工厂噪音、被污染的河流、荒凉的郊外、冷清的街道,一片人间炼狱的模样。远处,一个身着绿衣的年轻女子,在巨型高耸的烟囱和吞吐着迷雾的管道中驻足。在这污浊荒废之地,她显得烦躁不安又神思恍惚。原来这个略显神经质的女人朱莉安娜(莫尼卡·维蒂 Monica Vitti饰)的丈夫正是这家冶炼厂的经理乌戈(卡洛·吉奥内蒂 Carlo Chionetti饰)。乌戈把她介绍给自己的同事科拉德·泽勒(理查德·哈里斯 Richard Harris饰)。两人相互吸引,朱莉安娜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,与泽勒发生了肉体关系。渐渐地,她发觉自己已经难以同丈夫和儿子恢复以往的亲密感情。泽勒对她的感情,也依旧无法抚慰她寂寞的心灵。这条淌满血的红色沙漠,是机器工业时代将人性摧残得无以复加的血淋淋的荒漠。
  这部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安东尼奥尼执导的他第一部彩色片《红色沙漠》,荣获1964年第2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。影片用极为大胆的色彩,描绘出一副野蛮的工业社会对人类精神的压抑和异化之景。作品简化甚至舍弃叙事和戏剧冲突,使得影片得到两极化的评价。
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【央视国配】红色沙漠Red.Desert.1964.国语简中.srt